【资料图】
日本樱花盛开的季节,也是一个身份变化的季节。从幼儿园到大中小学的入校季、毕业季都正逢樱花季。今年樱花季,一则新闻被各大媒体报道——为了考入好大学做准备,日本参加小升初考试的人数再创新高。据日本“钻石在线”网站10日报道,日本2023年的初中入学考试中,首都圈(即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埼玉县)的报考人数和应试率均创下历史新高。在关西地区,初中入学考试的应试率则时隔14年超过10%(公立学校不用考试)。这样竞争激烈的“小升初热潮”预计将持续到2024年后。
跨县考试团回归
“钻石在线”网站援引日本首都圈中学模试中心数据称,2023年首都圈初中入学考试,包括私立和国立初中在内,考生人数为5.26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应试率为17.86%,较去年增加0.56个百分点。
此外,关西地区(京都府、大阪府、滋贺县、兵库县、奈良县、和歌山县)2023年初中入学考试约为1.73万人,应试率为10.01%,系时隔14年突破10%。
针对首都圈2023年初中入学考试的特点,日本森上教育研究所负责人森上展安分析认为:“近年来,首都圈初中入学考试热潮主要因为考生竞相报考顶级私立大学附属学校。由于新冠疫情结束,来自周边县的‘跨县’考试团又回来了,加剧了初中入学考试热潮。”
日本初中考试培训机构SAPIX教育情报中心主任广野雅明认为:“在男生中,近年来申请开成中学(日本顶级男子私立中学)的人数是最多的,而女生中,申请樱荫中学(日本顶级女子私立中学)的人数也有大幅增加。这两所学校都在建设新校舍,除了完善教育环境外,开成中学开始走国际化路线,积极帮助学生考入海外大学,而樱荫中学则加入了网络英语会话等课程,此类教育改革使这两所学校日益受到学生青睐。”
好大学的门槛越来越高
日本的小学和初高中一般分为公立、私立和国立三种。日本有9982所公立初中,758所私立初中,75所国立初中。公立学费最便宜,且不用考试。一般日本孩子的升学路线是从公立小学到公立中学和公立高中,然后考大学。而家境富裕的孩子为了考入好的大学,一般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进入私立一贯校(可内部直升,无需考试),私立学校的竞争相当激烈。
为什么少子化问题严峻的日本,会突然集中爆发“小升初热”呢?首都圈模拟考试中心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一成表示,“疫情期间的居家防疫,导致学校授课时间大幅减少,私立学校有财力、人力,能够较快地切换成线上教学模式,但公立学校却受困于现实问题,在切换的过程面临种种困难,甚至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电脑,因此授课内容也有所打折,这就导致很多家长陷入对公立学校的‘不信任’状态,对公立学校的教育内容感到不满,有了‘保护教育从家庭做起’的危机感。”
教育评论家岛田分析,“小升初热”追溯本源,是日本政府主导的大学入试改革从2020年开始加速,尽管日本进入了“大学全入时代”(几乎所有想升学的人都能考入大学),但著名的私立大学、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的录取人数却受到了进一步的管控,好大学的门是越来越窄,门槛是越来越高。
“小升初热”会加大贫富差距
东京大学毕业的日本教育家冷泉彰彦注意到这一问题,认为“小升初热”会进一步扩大日本的贫富差距,也就是阶级固化的问题。“公立中学的孩子为了考上私立校,仅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多报几个补习班。对于贫困生,尽管日本大学会提供各种奖学金,但中小学阶段并没有。这就意味着,很多家庭不富裕的孩子,基本失去了通过小升初进入名校的机会。”
冷泉彰彦进一步分析认为:“照此趋势发展下去,从小富到大的孩子将跟他们的父母一样,继续掌握日本社会的主要资源,未来国家的权力也会集中到他们手上,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没机会了解平民大众的生活状态。让这样的人执政,只会引导日本走向崩溃。”冷泉彰彦甚至呼吁,“像NHK电视台这样的全国性媒体,就不要再制造焦虑,煽动‘小升初热’这一话题了。”
中学升学辅导机构日能研位于关西地区的董事森永直树表示:“竞争最激烈的顶级学校和考试相对简单的一般学校的考生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首都圈成为热门话题的是报考人数“暴增”的两所学校——日本学园中学和芝国际中学。
作为传统男子学校的日本学园中学之所以人气暴涨,是因为从2026年4月起,该校将成为明治大学下属的男女混合学校,名字将变为明治大学附属世田谷中学,今后每年该校七成的学生有望被推荐进入明治大学。
芝国际中学2023年的报考人数为4681人,较2022年的73人增加了64倍,报考人数在首都圈各中学中排名第二。芝国际中学的前身是东京女子学园中学,该校附近高层住宅集中、人口较多,且该校近年来以“国际”“男女共同学习”等为宣传卖点,所以成功吸引了考生的关注与报名。然而,由于在学生考试合格率问题上作假,芝国际中学的声誉受到抨击。“钻石在线”网站称,芝国际中学的问题可以说是初中入学考试过热的一个负面象征。在这一热潮之下,学校间的竞争也在加剧,考生和家长们不要被一些表面光鲜的学校所迷惑。
来源:环球时报